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飞速进步的今天,各国进入了“全球性大规模角逐的年代”,各国贸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国际贸易进步态势引人注目。《国际贸易》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手段与进出口实务等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常识剖析国际贸易进步过程中出现的新状况和新问题的能力。伴随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贸易地位的提高,对高校涉外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要。
然而,因为《国际贸易》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征,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程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法重讲授轻互动、考核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等很多问题。为了适应年代变化进步的新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运用型的专业国际贸易人才成为必然走向。本文将依据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索和领会出发,浅析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成效的方法和办法。
2、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程内容过于陈旧
当今,国际经贸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本应跟上年代节奏,满足国际贸易形势的新变化需要。然而,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用的教程,就数据和内容来看,都明显滞后于国际贸易进步的新变化与新趋势,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致使教学内容不可以非常不错的结合社会需要,理论和实质脱节现象紧急。比如,讲到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时候,欧洲债务危机是目前的热门,但课本上并没有关的内容可以讲授;当讲到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章节的时候,现在欧盟成员国已增加到28个,但课本上欧盟的成员国数目仍然是25个。可见,紧跟国际贸易进步的新趋势,准时补充教程的不足看上去非常重要。既能够防止照本宣科,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最新贸易现象的敏锐度。
(二)教学方法重讲授轻互动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讲授常识为主,“填鸭式”教学、“一言堂”成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提问和讨论环节,教学办法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维遭到压制,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参与意识,课堂上没学而仅有教。现在,伴随科技水平的提升,大部分高效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传授常识,如多媒体技术,但大多时候只不过粉笔的替代品,教学课件中文字性描述多、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运用偏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是信息量很大,有时候学生跟不上教学的步伐;加上讲课老师为了便捷用电脑,极少到学生之间进行走动拓展互动教学,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学过程看上去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想上学情绪明显。
(三)考核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现在,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大多根据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常成绩占30%的办法计算得出总评成绩。考试试题种类主要包含填空题、选择题、问答卷等题型,主观题型少、客观题型多,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的特征,考核试题甚至出现连续多年用一套卷子的现象,考试内容滞后。通过单纯的理论考试方法,学生的学习力和综合素质不可以全方位反映出来,尤其是学生运用理论常识解决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没办法体现,致使学生缺少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这在一定量上助长学生平常不努力,期末前突击等不好的现象的出现。
3、提升《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补充教学内容,紧跟年代节奏
《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适应、跟踪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当令进行调整。最重要条件应依据学生的常识结构和培养目的选择适合的教程。现在市场上的国际贸易教程多种多样,层次各异,应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另外,作为任课老师,应依据国际贸易进步的最新形势和进步动态,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使国际贸易课程的时效性、现实性充分体现。可因地制宜,依据各地实质状况增加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效,为将来走向工作职位进行实质贸易问题剖析提前“预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所教授的学生生源大多数源于本省,毕业后大多回到自己家乡的经贸部门工作。结合这一实质状况,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补充了云南的边境贸易状况、云南高原特点农商品的出口近况及所遭受的贸易壁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方位建设对云南的影响与大湄公河次地区经济合作的进步情况等有关内容。既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对家乡贸易情况的认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效。
(二)使用多种教学办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一堂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有力激起学生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讲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打造有益于讨论和质疑的宽松环境,使学生真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依据国际贸易课程不同章节的侧重点,使用多种教学办法拓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提问启发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的用法,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氛围活跃。如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因为案例多为贸易热门问题,有益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适合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考虑和讨论,可以防止学生精力不集中的局面;讲课教师还可以参考实质的教学内容,挑选适合的视频文件等多媒体资料拓展教学,配合教师的解说与总结,促进学生加深对常识的理解,防止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譬如,当讲到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结合《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视频一并讲授,多元化的教学资料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兴趣。 (三)改革考试方法,增加实践能力考核
鉴于现在国际贸易课程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重记忆、 轻能力”与“重理论、轻实践”引发的很多弊病,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由原来的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向教学全过程考量综合反应学生理论常识学习和实质的技能水平方法转变:即平常成绩由原来的30%提升到50%的比重,期末卷面成绩由70%降低到50%的比重,采取全程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平常成绩包含上课考勤、回答问题状况、参与辩论赛和讨论状况与分小组进行国际贸易案例学习的成效状况等方面。上课考勤主要依据上课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考量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约束性;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考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成效;小组案例学习成效评价,可依据PPT成就展示和汇报状况来评价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相互交流和交流。教师在课前布置案例采集的资料范围,课后学生拓展团队协作一同讨论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PPT成就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健全,进一步强化重点的教学内容。该方法不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强化对要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要紧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国际贸易的脉搏和现实状况;期末成绩通过闭卷笔试方法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常识的学会状况。
全程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为全方位、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渠道,有益于学生的多元化个性进步,也有益于因地制宜下不同个性、特征各异的学生成绩的合理评定。这一考核方法的转变,激起学生上课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加大。更要紧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热情,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有益于形成浓厚的学习环境。
4、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成效和水平的提升,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与考核方法等多方入手加以健全,使讲授内容与实质结合更为紧密,教学方法愈加灵活多样、考核方法愈加体现学生解决现实贸易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擅长革新,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成效和水平才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培养出市场真的需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